多伦多可回收垃圾实际回收率不足1%

多伦多街头回收垃圾桶效率惨低 市民投入可回收垃圾实际被有效回收率不到1%

多伦多街头“可回收”垃圾桶的现状令人意外。尽管市政府在城市各个角落都设置了大量回收箱,但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每年投放其中5000吨垃圾中,实际被有效回收的不到1%。

主要原因是垃圾往往被食物残渣、狗粪袋或黑色塑料等不当物品污染,导致可回收材料无法分拣,最终只能送往填埋场。 市府固体废物管理服务部代理主任羽田女士承认这一问题,“这确实是个挑战”,并强调这是多数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像多伦多这样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许多人并不了解当地回收规则的地方。

对于许多市民来说,这个现实令人意外。一位名叫罗杰斯的路人认为自己一直以为投入垃圾桶回收口的垃圾“会被送往回收站再利用”,得知分流率不足1%后直言,“这不太好……我们需要减少垃圾,不能让一切都进填埋场”。

环保组织“环境防御”副主任沃利斯指出,“虽不意外,但令人失望”。她认为问题不应单纯归咎于市府,而在于塑料行业长期误导公众,声称产品“可回收”,但现实是薄膜、零食包装袋等材料几乎无法进入市政回收体系。

沃利斯补充说,“过去20年,市场上的材料越来越复杂,市政回收难度自然也更大。” 她认为市民在使用街头垃圾桶时难辞其咎,但也指出城市必须改进,例如近年来多伦多在垃圾桶上张贴更清晰的标识,让人们明确哪些物品可以投入。

面对质疑,羽田否认“可回收”标签构成误导。她表示,市府希望通过正向引导和公众教育,让居民逐步养成正确投放习惯:“我们要在已有的成功经验上继续努力,而不是放弃。” 为了提升回收效率,多伦多正在更新废物管理战略,目标是实现所谓“零废弃”。 早在2021年,市府就在300个公园回收箱试点安装专用盖子,仅允许投入瓶罐,并辅以醒目标识,结果显著提升了回收效率。未来,这类措施可能会扩大应用。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多伦多的垃圾回收问题并非孤立现象,全球许多城市都面临着类似挑战。随着塑料制品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和回收技术的局限性,可回收材料的有效回收率普遍偏低。 此外,公众对回收规则的认知不足、投放行为不规范等因素也加剧了这一困境。

为了解决多伦多的垃圾回收问题,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海报、网站信息、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提高居民对正确回收方法的认识。
  • 改进回收设施: 在垃圾桶上增加清晰标识,提醒市民哪些物品可以投放;安装专用盖子以限制垃圾种类,提高回收效率;探索智能分类系统,自动识别可回收材料。
  • 鼓励创新技术: 支持研发新型回收技术,提高现有回收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

然而,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市民应提高环保意识,严格遵守回收规则,将可回收物品分类投放;企业应积极降低产品包装浪费,开发可降解材料;政府需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回收技术的投入。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