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降温 平台促销力度收敛

外卖大战降温?平台促销力度有所收敛

经过几周的补贴大战,外卖平台如饿了么、美团、京东等纷纷拿出数百亿资金,通过骨折价、0元购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然而,7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上述三家平台约谈,要求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7月19日,记者实测发现,各大平台的促销力度确实有所收敛。尽管免费饮料和优惠券依然存在,但优惠幅度与过去几个周末相比明显减弱。

“0元购”攻略仍有,但产品有限

在淘宝闪购平台,记者领取到两个外卖红包,其中一个12元,满25元可用;另一个10元,满15元可用。相比以往的“超级星期六”活动,优惠力度明显减弱。不过,社交平台上依然存在许多“薅羊毛”攻略,比如用户分享的“7月19日最新最全外卖羊毛免费奶茶免单攻略”,介绍了淘宝闪购中部分商家仍有0元购产品的操作方法。记者实测发现,在蜜雪冰城、瑞幸咖啡等店仍有一些产品可以实现0元购,但进入支付页面后,需支付打包费和配送费,最终价格不为0元。

美团优惠券力度减弱,京东百亿补贴持续

美团外卖平台上,记者获得4张“外卖免费神券”,最大力度优惠券是“满42减14元”。此外,记者还获得了美食兑换券和下午茶兑换券,但这两个券均需与其他产品搭配才能完成下单。京东秒送平台则提供了百补大额券,其中最大优惠为12元,满20元可用。该平台仍在进行“精美简餐”“品质正餐”“咖啡奶茶”的百亿补贴活动,但记者未找到“0元购”相关产品。

三大平台未回应约谈,仍宣传活动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后,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均未公开回应。但上游新闻记者发现,在社交平台上,这些平台企业仍在宣传外卖相关活动。京东外卖发布微博宣传其百亿补贴活动,饿了么也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超级星期六”相关活动。

外卖“三国杀”背后的深层原因:谁都不愿放弃即时零售蛋糕

这场外卖“三国杀”背后,是各家平台争夺“即时零售”这块蛋糕。即时零售是指通过本地仓、门店或骑手网络,实现30分钟到1小时内送达的近场配送服务,覆盖餐饮、生鲜、快消、日用等多种商品。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即时零售行业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但平台间的补贴大战不仅损害商家利益,也给平台自身带来了巨大压力。有媒体分析称,这场“内卷式”竞争最终会伤害整个行业的发展。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1. 外卖平台的商业模式: 外卖平台主要通过佣金赚取利润。商家支付给平台一定的佣金,而用户则支付平台服务费。平台通过补贴吸引用户和商家,最终实现盈利的目标。

  2. 即时零售的发展趋势: 即时零售因其速度快、服务周到等特点受到用户的青睐,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然而,该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相对较低,需要平台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来获得可持续发展。

  3. 市场监管对补贴行为的限制: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外卖平台补贴行为的监管,要求平台规范促销活动,防止过度竞争损害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

进一步探讨:

  • 对于用户来说,外卖平台降温是否意味着外卖价格会回升?
  • 对商家来说,平台补贴收敛是否意味着更大的经营压力?
  • 未来,外卖平台如何避免陷入“内卷”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 是否应该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引导平台进行健康竞争?

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最终目标是找到一个平衡点,既满足用户的需求,又保障商家的利益,又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