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杰受贿案宣判 死缓

吴英杰受贿案宣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2025年7月16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十四届全国政协原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主任吴英杰受贿一案。 法庭最终以受贿罪将吴英杰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院查明,从2006年6月至2021年2月,吴英杰利用其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政府副主席、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主席、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工程承揽、企业经营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3.43亿元余元。

法院认为,吴英杰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应依法惩处。其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论罪应当判处死刑。

但鉴于吴英杰检举他人涉嫌违法犯罪经查属实,有重大立功表现;受贿犯罪中有未遂情节;其到案后如实供述罪行,主动交代监察机关尚未掌握的大部分受贿事实,认罪悔罪,积极退赃,大部分赃款赃物及其孳息已追缴到案,具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最终对其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

法庭遂作出上述判决。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吴英杰受贿案背景:

此案震动中国政治圈,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吴英杰作为十四届全国政协原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主任,其职务牵涉重大,涉及领域也十分敏感,因此他的贪腐行为更加令人痛心。

影响及反思:

此案的宣判不仅对个人起到警示作用,更体现了中国政府严厉打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

  • 司法公正: 此案的审判过程公开透明,充分展现了中国司法制度的公平正义。
  • 反腐倡廉: 吴英杰案再次提醒我们,无论身居何位,都要牢记初心,坚持廉洁自律,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 社会责任: 各个阶层、各行各业都应加强道德建设,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公众反应:

该案判决公布后,引发了舆论热议。部分网友认为死刑是严惩贪官的最佳方式,但也有人对缓期执行提出质疑,呼吁追究其背后的利益链条和腐败体系。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