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男子走私13亿美元违禁品获刑

美国海关漏洞再被利用!华裔男子走私价值13亿美元违禁品获刑

近日,美国联邦法院审判了一起跨国走私案件,39岁的华裔男子王忠良因非法走私货物及破坏美国海关系统,被判处18个月监禁和30万美元罚款。他的同伙赵晨宇试图逃往中国,最终在洛杉矶国际机场被逮捕。

根据法庭文件显示,王忠良与赵晨宇通过洛杉矶港和长滩港从中国走私大量违禁品入境美国。当货物被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发现可疑并标记为“需二次查验”时,他们会雇佣卡车司机将这些集装箱运送到未经授权的私人仓库,而不是指定查验点。

在仓库里,他们会撕下海关封条,并将集装箱内的违禁商品,包括假冒奢侈品牌鞋包和近20公斤的非法类固醇“依诺博沙姆”,迅速清空,用廉价填充物替代货物内容,重新封上伪造的封条。最后,他们将伪装后的货柜运回港口,冒充原封不动的货物接受海关检查,试图掩盖走私行为。

这种“掉包”操作流程不仅逃避了执法审查,还在过去几年间帮助两人向美国市场输送了总值超过13亿美元的违禁品,对美国经济和消费者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为了吸引卡车司机参与他们的非法活动,王忠良甚至支付每转移一个集装箱高达1.5万美元的高额报酬。要知道,一名卡车司机自己单独驾车来往洛杉矶和纽约,一个月满打满算跑三趟也不过挣一万美金左右。

此案不仅涉及跨国走私,更暴露出嫌犯通过掉包“填充货物”、伪造封条等手段系统性规避美国海关检查的惊人操作。该案件由包括国土安全调查局(HSI)、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海岸警卫队调查局等多家联邦机构联合调查,并被纳入“有组织犯罪缉毒执法工作组”(OCDETF)行动。

该案再次暴露了美国海关漏洞的风险和存在的跨国走私团伙的危害性,也提醒美国需要加强对海关系统的管理和监管,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1. 美国海关体系的运作机制: 了解美国海关如何进行货物检查、分类和清关流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此次走私案中“掉包”手法是如何规避海关监管的。

2. “依诺博沙姆”这种非法类固醇的危害: 这种药物在美国被严格管控,因为它具有强烈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肝肾损伤等严重健康问题。了解其危害性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此次走私行为对美国消费者安全的威胁。

3.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角色: CBP负责执行联邦法律,确保货物符合安全和贸易标准,打击跨国走私活动。理解他们的职责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此次案件中多家联邦机构联合调查的重要性。

“掉包”手法并非新鲜事,它反映了全球走私活动的复杂性和手段的不断升级:

  •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线上交易平台也成为走私活动的新战场。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正在被犯罪分子利用来规避海关检查,例如使用伪造的文件或图像。
  • 跨国走私团伙往往拥有复杂的组织结构和资金链,跨越多个国家进行协调,给执法部门带来巨大的挑战。

此次案件提醒我们:

  • 加强国际合作,联合打击跨国走私活动。
  • 加大对海关系统的投资,提高技术水平,有效应对新兴的走私手段。
  • 提升公众的防范意识,举报可疑的走私行为。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