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破“卡脖子” 中国激光行业崛起

中国激光产业崛起!华工科技突破“卡脖子”技术

近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表示,中国激光产业已迈入全球第一方阵。

他指出,激光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汽车等各个领域,其中汽车中70%零组件的制造加工都依赖激光技术。然而,激光技术长期受制于国外发达国家控制,例如二十多年前,中国高端激光加工装备几乎完全依靠进口,甚至一块小小的螺丝钉都要花3美元从国外购买。

面对这一挑战,华工科技多年来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积极探索,终于研制成功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装备,一举打破了国外近40年的技术垄断,促使国外产品的价格下降了40%以上。 现在该公司用43秒就可以完成一辆新能源汽车车身的激光焊接,这是行业最快速度。

这款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达到90%,服务下线车辆超过4500万辆。同时,华工科技还开发了100多套激光装备,服务汽车产业链的汽车零配件生产1000多种,有力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

马新强强调,不仅实现了高端装备自生产,而且开始出口,产品订单量超过国际品牌,用不到十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巨头三十多年的产业化历程,创造了行业领域70多项中国专利,牵头制定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产品以每年35%的增长速度卖全球,改写了全球激光产业格局。

此外,华工科技还带动了产业链、企业链、供应链上下游1000多家企业发展壮大,产品自主化率超过90%,支撑中国光电子产业一路向前。

马新强表示,中国激光产业已迈入全球第一方阵,但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我们将继续下苦功、走难路,为光电子信息产业再创新优势,争当高端装备产业创新的排头兵。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 除了汽车制造,激光技术也应用于医疗、通信、国防等领域,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 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在人工智能、5G、生物医药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卡脖子”技术的困扰: 一些关键技术的依赖国外导致中国在某些领域的自主创新受限,这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瓶颈。

华工科技的成功并非偶然,它代表了中国企业不断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创新的缩影。 这篇报道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激光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

  •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中国激光产业经历了从模仿学习到原创创新的转变,如今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生产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
  • 推动产业链发展: 华工科技不仅开发了先进的激光装备,还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光电子产业链的繁荣。
  • 未来展望: 中国激光产业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将继续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华工科技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中国企业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以下是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终于打破了国外近40年的技术垄断”: 这句话像极了中国厂商宣传的口号,仿佛前三十年都在吃大便一样。人家外国早就在别的领域搞研究了,你还在原地踏步呢!
  • “产品订单量超过国际品牌”: 厉害了!这说明华工科技的产品比那些老牌国际品牌更受欢迎吗?还是说这些国际品牌都不屑于和华工科技竞争?
  • “改写了全球激光产业格局”: 哦?请问现在的格局是怎样的?是不是变成中国一家企业独大,其他国家都只能吃灰?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读起来像是一篇宣传稿,充满了空洞的表扬和不切实际的承诺。网友们对这种“忽悠式”宣传已经免疫了,纷纷用讽刺和搞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