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严打十类不文明骑行行为
北京交管部门严打十类不文明骑行行为 “骑行看手机”再添处罚
为了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和保障市民安全,北京交管部门正在开展针对十类不文明骑行行为的专项治理行动。此次重点打击包括“骑车看手机”、“追逐竞驶”、“车筐载人”、“越线等待”等在内的十种违规行为,并强化路面执法和科技手段查处力度。
记者在北二环积水潭桥下看到,交管部门对非机动车的骑行违法行为进行了现场执法检查。多名骑车逆行、违规带人、闯红灯的市民被拦下接受了处罚。不少骑行者存在误区,认为圆形的机动车信号灯或者行人信号灯变绿后自己就可以骑车通过,实际上,骑车通过路口必须在标识为自行车的“非机动车”信号灯亮起绿灯期间。
交管部门表示,“骑车看手机”属于“分心骑行行为”,法律层面上早已明确禁止,也有相应的处罚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骑行时使用手机拍照、浏览信息等分心行为会被处以警告或者1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交管部门数据显示,以当前电动自行车最高限速25km/h为例,低头1秒相当于“盲骑”了7米,如果看一次手机按3至5秒算,相当于“盲骑”了21米至35米,如果此时前方有突发情况骑行者根本来不及反应。
除了“骑行看手机”, “越线等待”也是违法行为。交管部门指出,等候信号灯时超越停止线,不按顺序排队属于“越线等待”,根据《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会受到警告或者1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处罚。
为了提升路口安全性,部分路口已完成相关改造,将自行车与右转车辆的距离拉开,有效减少了非机动车与行人发生冲突的概率。
此次专项治理行动旨在加强对不文明骑行的整治力度,营造安全有序的城市交通环境。呼吁广大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骑行,共同维护道路安全。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 这项法律规范了北京地区电动自行车、踏板式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行驶规则,包括速度限制、骑行安全、道路通行等方面,是此次专项治理行动的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作为国家层面的法规,该条例涵盖了道路交通安全的各项规定,包括对违规驾驶行为的处罚标准,为此次“骑行看手机”行为的处罚提供法律依据。
十类不文明骑行行为细则:
除了文中提到的“骑行看手机”、“越线等待”,还有八种需要重点关注的不文明骑行行为:
- 追逐竞驶: 在道路上与其他车辆或非机动车进行竞速,不仅影响交通秩序,更可能造成危险事故。
- 逆行行驶: 反向行驶在单行道或错向行驶的道路上,极易发生碰撞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超速行驶: 超过规定限速行驶,会增加路面交通风险,并可能导致处罚。
- 车筐载人: 将多余的人员装在电动自行车的前后挡板上或车筐内,不仅影响骑行安全,也违反了相关安全规定。
- 不礼让行人: 在道路上行驶时,未礼让行人通行,造成行人出行不便,甚至引发冲突。
- 鸣笛扰民: 无故频繁鸣笛,打扰他人正常生活,破坏城市环境秩序。
- 随意停车阻塞道路: 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马路上、人行道上或其他不合理的位置,影响道路通行和安全。
- 未佩带安全设施: 未佩戴头盔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增加骑行事故风险。
加强路面管理,科技手段助力
为了有效打击不文明骑行行为,北京交管部门将采取多措并举:
-
强化现场执法: 加强巡逻力度,对违规骑行行为进行及时处罚和提醒教育。
-
运用科技手段: 利用智能监控设备、数据分析等技术,识别和记录违规骑行行为,提高执法效率。
-
完善交通设施建设: 针对道路设计缺陷和安全隐患,进行改造升级,例如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安装信号灯等,提升路面安全性。
-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倡导文明骑行,引导公众树立良好的交通意识和行为规范。
**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