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去印化”留学生面新挑战
加拿大移民部长宣布“去印化”,留学生面临新挑战
**多伦多消息:**2月18日,加拿大联邦政府移民部长马克·米勒在多伦多的一次媒体互动中,公开表达了对印度留学生“扎堆”现象的不满。他呼吁加拿大高等教育机构加大投入,争取在全球其他国家招收更多留学生,推动留学生来源更加多样化。
尽管米勒的言辞尽量保持克制,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当前招生模式的“怨气”。 他明确指出:“总会有一些来自印度的学生……但加拿大的大学和学院不能总是依赖一两个生源国。”他强调,“加拿大应该采用更平衡的招生方式,印度学生可以占一定比例,但不是现在这么高的比例。”
此前,加拿大移民部在这一问题上还显得有些遮遮掩掩,但这番话表明加拿大正在推动“去印化”,减少对印度留学生的过度依赖。米勒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加拿大应该维护其教育品牌的卓越声誉和质量,而不是仅仅追求学生数量。他表示:“我们需要确保加拿大教育品牌专注于卓越和质量,而不是数量。”
除了招生政策的调整,米勒还对留学生签证问题发表了强硬表态。他明确表示,任何留学生在学生签证或毕业工签到期后,如果没有进一步调整身份的余地(如续签或获得永久居留权),就必须离开加拿大。“如果你以不合规的方式留在加拿大,并且没有合法居留权,你需要离开,否则将被驱逐。”
米勒强调,加拿大不会效仿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对非法移民的强硬政策,但他明确表示,加拿大政府不会对非法滞留者手软。他坦言,目前有数以万计毕业工签即将到期的留学生需要离开加拿大,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移民希望的破灭,对加拿大政府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这很艰难,因为意味着很多人移民加拿大的希望破灭,对加拿大政府也是艰难的选择,但加拿大政府没有退路可言。”
米勒表示,加拿大移民部将持续监控毕业工签的使用情况,确保无法续签或移民的留学生按时离境。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是为了维护加拿大留学移民体系的健康发展,也是为了确保加拿大教育品牌的全球声誉。然而,对于依赖毕业后工签留在加拿大的国际学生来说,未来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如何在吸引全球人才与维护移民政策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加拿大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加拿大留学生现状: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印度留学生赴加人数激增,成为加拿大留学市场的主力来源国之一。许多印度学生选择加拿大是因为其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特别是毕业工签制度吸引了大量想留在加拿大的国际学生。
“去印化”背后的逻辑:
- 维护高等教育品牌: 加拿大政府希望将留学生群体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国家带来的风险。过于集中于一个国家的招生模式可能会降低加拿大高等教育品牌的声誉和吸引力。
- 资源分配: “去印化”有助于推动加拿大高校更均衡地分布资源,不再仅仅满足印度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关注其他国家的学生群体。
- 移民政策调整: 加拿大政府正在寻求平衡留学生数量与移民需求之间的关系。 “去印化”措施可能旨在控制毕业生留在加拿大的比例,避免对就业市场造成过度冲击。
“去印化”的挑战:
- 国际学生群体多样化难度: 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需要高校做出更多努力,包括提供更丰富的课程选择、加强语言支持和文化交流活动等。
- 经济效益影响: 减少印度留学生的比例可能会对部分加拿大高校收入造成冲击,特别是那些依赖于高昂的国际学费的高校。
- 学生签证政策严格程度: 过多的限制措施可能降低加拿大留学的吸引力,不利于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前来学习和研究。
未来展望:
“去印化”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加拿大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和留学生群体共同努力。
- 加拿大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移民政策,平衡留学生的吸纳与本土人口的需求。
- 高校需要加强全球招生网络建设,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学生。
- 留学生群体需要积极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并为加拿大社会做出贡献。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以下是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网友A: 真的是“去印化”啊!加拿大大学突然发现印度学生不值钱了?之前不是抢着招吗?现在怕是毕业生没法留下来,自己也难做饭吧。 还是说加拿大政府想把留学生变成廉价劳工,先让他们学习,再驱逐他们?
网友B: 哈哈,这新闻真是太讽刺了!加拿大移民部长嘴里说着“追求卓越和质量”,实际上是在用“去印化”来掩盖自己移民政策的摇摆不定。一边招揽留学生,一边限制他们的身份转换,这不是典型的割韭菜吗?
网友C: 我懂了,原来加拿大高等教育的真实目标是制造一个充满印度学生的“临时工场”,然后把他们驱逐出去,让新的留学生继续上钩!真是太有创意了!
网友D: 建议加拿大政府干脆推出一个新签证政策: “短期学习,长期驱逐”!这样一来,既能吸引全球各地的留学生来贡献学费,又能保证加拿大不会被“印度化”。完美解决两难问题啊!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