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年轻人抗拒“小费膨胀”
加拿大年轻人怒斥“小费膨胀”:不给小费愧疚又被迫掏钱
在加拿大,吃饭给小费已经是家常便饭。然而,近年来,这个“潜规则”正在不断膨胀,引发许多年轻人的不满。他们认为,现在的默认小费选项过高,甚至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场所,如学生便利店、物理治疗诊所等,让人感到压力巨大。
22岁的留学生Ren,Alva虽然认同优质服务应得到奖励,但在他去农场摘草莓后结账竟然出现“小费提示”,让他深感惊讶。“我们自己动手摘草莓,他们什么都没做。”他表示,“我不知道这些钱最后会流向谁?”类似的感受也被来自新不伦瑞克省圣约翰市的Jacob,Burris分享。这位24岁的年轻人认为,小费应该取决于服务质量,“不应该只是因为别人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一项由报税公司H&R,Block,Canada最近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加拿大人,尤其是18到34岁的年轻人,都认为小费文化已经“失控”。受访者还表示,小费提示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场所。心理压力:不给小费很愧疚调查对象坦言,哪怕心里不舒服,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点下“给小费”,“人们是被迫的,不给觉得不好意思,最后还是掏钱了。” 多伦多都会大学的学生Aditi,Roy就说,她会感到强烈的心理负担,“20%的小费实在离谱,但如果我选择不付,就会觉得很内疚”。
也有年轻人支持“废除小费”。Milly,Squires曾做过6年服务员,她说自己会给小费,有时甚至高达25%,但这并非出于愧疚,而是因为餐馆的小费分摊制度。她说:“服务员要把销售额的一部分分给餐馆里的其他人,包括迎宾员、厨房员工、清台员和调酒师。”
一些年轻人建议,加拿大应该学习欧洲、中国,直接收取“服务费”,而不是逼顾客每次被迫在小费提示前挣扎。Roy也赞同可以用服务费取代小费,但她认为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加薪:“应该给这些人应得的薪酬,而不是让他们依赖小费过活。”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加拿大小费文化起源与现状: 加拿大的小费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当时服务员主要依靠顾客的小费来维持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费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习俗,并在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加拿大的小费文化正在发生变化,一些年轻人开始质疑传统的“小费提示”制度。
不同领域的小费规范: 加拿大的不同行业对小费的预期有所差异。在餐饮业,15%-20%的小费被普遍接受,而在酒吧、出租车等服务类行业,小费比例也会相应增加。近年来,一些非传统场所也开始出现“小费提示”,例如健身房、加油站等,引发了公众的争议。
小费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小费文化既有正面也有负面影响。一方面,它可以激励服务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为他们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加剧贫富差距,并将服务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此外,强制性的小费提示也引发了道德和伦理的争议。
替代方案: 一些人主张废除小费制度,改用服务费或直接提高员工工资。服务费是指直接收取的服务费用,由雇主统一支付给员工。而直接提高员工工资可以消除对顾客“强迫”贡献的小费的依赖,从而使服务员获得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总结: 加拿大的小费文化正在发生变化,年轻一代开始表达不满和质疑。如何平衡服务人员的收入需求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仍然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