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同性三角恋谋杀案申请提前假释
同性三角恋凶杀案:妮可拉.普迪科姆申请提前假释引发争议
加拿大2009年一宗震惊全国的同性三角恋谋杀案将再次受到公众关注。当年因一级谋杀罪被判终身监禁的妮可拉.普迪科姆,目前已服刑15年,近日申请提前假释。若获批准,她有机会在未满25年刑期内重获自由。
2006年10月27日,36岁的交通警员霍伊在自家公寓被女友妮可拉用斧头活活砍死。警方调查发现,妮可拉与一名年轻女子艾什莉·佩查卢克发展出一段恋情,二人为了“自由相恋”并计划谋害霍伊,以继承其25万元人寿保险。
尽管艾什莉在长达20小时的审讯中坚持清白,最终仍在警方压力下承认独犯。然而,由于供词取证不符程序,该证供未被法庭采纳,她最终在2009年被陪审团裁定无罪。同年秋天,妮可拉接受审判,艾什莉反转证词称当晚曾被妮可拉逼迫执行谋杀计划,自己拒绝参与。当她独自醒来时,霍伊已死亡。最后,妮可拉因一级谋杀罪名成立,自2007年5月起服刑至今。
如今,现年52岁的妮可拉申请援引“微弱希望条款”,争取减刑并进入假释流程。该条款允许已服刑15年以上囚犯申请陪审团复核,若全体陪审员同意,可缩短其不得假释的25年刑期。
检方强烈反对妮可拉的请求,称她为“冷血杀手与骗子”,质疑其悔意的真实性。而妮可拉的律师则强调,妮可拉已承认曾怂恿艾什莉实施谋杀,对霍伊之死深感懊悔。他引用妮可拉的一份宣誓声明称:“霍伊先生是无辜的,他不该死。我对自己的角色感到懊悔,并希望从未发生这起谋杀。”
听证会预计将于今年11月举行,届时可能再次传唤艾什莉出庭作证。这对昔日恋人,自案发以来已多年未曾同框,或将在法庭上迎来尴尬重聚。艾什莉的律师则声称将“坚决捍卫判决正义”。
若陪审团支持减刑请求,将再由国家假释委员会依据妮可拉的表现决定是否批准实际释放。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这个案件的复杂性在于多方面的交织:
- 同性恋身份与社会认知: 案件发生在2006年,当时加拿大同性恋群体面临着更多歧视和不理解。这是否影响了案件的审判结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女性间的关系: 案件中三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简单概括。爱、恨、嫉妒、利益纠葛,这些因素都可能在案件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 法庭程序与证词的可信度: 艾什莉·佩查卢克的供词多次反转,其真实性备受质疑。这引发了人们对法庭程序公平性的担忧,以及如何有效评估证词可信度的思考。
未来可能的走向:
- 陪审团决定: 陪审团最终会根据妮可拉·普迪科姆的悔过态度、危害程度、服刑情况等因素做出是否减刑的决定。
- 假释委员会审核: 即使陪审团支持减刑,国家假释委员会仍需对妮可拉进行综合评估,并考虑她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决定是否批准假释。
社会讨论热点:
- 对同性恋群体歧视的反思: 此案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加拿大同性恋群体遭遇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思考。
- 司法程序公平性的探讨: 案件中证词的可信度以及法庭程序的合理性引人深思,促使人们对司法制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 罪犯悔改与社会复归: 妮可拉·普迪科姆是否真诚悔过、能否顺利融入社会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关于罪犯教育和社会责任的讨论。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