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住房危机:建房翻倍扭转局势
加拿大住房危机加剧:专家建议翻倍建房以扭转局势
加拿大抵押贷款和住房公司(CMHC)最新报告警告称,加拿大面临日益严重的住房可负担性危机,需要大幅加快住宅建设速度来应对。 报告指出,为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可负担水平,加拿大在未来十年内每年需要新建约43万至48万套住房,而目前建房节奏仅为每年25万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CMHC将建模基准从2030年调整为“滚动的10年周期”,原因是土地审批和建筑周期冗长,先前设定目标已不可行。报告称:“想要恢复至20年前的可负担性水平并不现实,尤其是在疫情后房价飙升的背景下。”
疫情后的市场状况带来了新的结构性挑战,特别是高成本地区温哥华和多伦多面临更加严峻的困境。CMHC的数据显示,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住房可负担性明显恶化,温哥华都会区“房价收入比”从2019年的71%上升至2024年的99%,大多伦多地区则从59%升至74%。
各地建设缺口惊人:
CMHC指出,未来10年所需的住房建设增长幅度因地区而异:
- 大蒙特利尔地区:年开工量需增加210%。
- 安省非多伦多地区:需增长228%。
- 新斯科舍省、爱德华王子岛等较小省份:开工量也需翻倍以上。
- 大温哥华地区:需求相对较轻,年开工量只需增长29%。
- BC省其他地区:则需增加102%。
相比之下,爱德蒙顿、魁北克部分地区和大西洋省份的某些市场,即便不新增太多供应,也可能维持当前的可负担性水平,但这些地区仍存在其他住房挑战,如无家可归问题。
二手房市场与建房阻力:
报告还指出,近期二手房挂牌数量激增,尤其在多伦多,供需之间的差距创下历史新高。CMHC指出,需要恢复市场平衡,但不能指望屋主主动承担数十万的房价损失。 此外,报告还采用了更复杂的“反馈效应”建模,例如:若某城市因新建住房变得更可负担,反而可能吸引更多人口涌入,进一步推高需求。
预计未来趋势:
预计若成功推动住房建设,至2035年,加拿大的家庭总数量将增长2%,尤其体现在年轻人成家立业上。 在新建住房情境下,到2035年各地房价仍有上涨,但涨幅相对温和。租金市场将受益于供应增长,平均租金略有下降。
解决方案:
除了数量目标,CMHC还强调必须解决以下结构性问题:建筑行业需“显著扩大劳动力”增加私人资本投入提高建筑行业效率与生产力。目前,加拿大绝大多数新住房仍依赖私营开发商。然而,他们正面临高涨的建材与融资成本、预售疲软等问题,导致越来越多项目无法推进。CMHC建议,加拿大应大力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等离地施工模式,以缓解人力瓶颈、降低成本。
未采取行动的后果:
CMHC警告称,如果没有一系列干预措施,到2035年:
- 全国平均月租金将从目前约1400加元升至1900加元以上
- 大温哥华平均房价将从2024年的150万加元升至190万以上,涨幅27%
- 多伦多则从120万加元涨至190万以上,涨幅为63%
总结:
CMHC的报告清楚表明了加拿大住房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可负担性目标需要政府、开发商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住房建设步伐,并解决建筑行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CMHC报告提出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建议您先阅读以下相关内容:
1. 加拿大的住房市场现状:
- 近年来加拿大房价持续上涨,尤其是在温哥华和多伦多的高成本地区。
- 由于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房价增长,许多家庭难以负担住房开支,导致住房可负担性下降。
2. 加拿大政府的住房政策:
- 加拿大政府一直在试图通过各种政策来解决住房危机,例如提供住房津贴、增加供地等。
- 但这些政策的效果有限,因为住房需求持续增长,而建设速度难以跟上。
3. 建筑行业面临的挑战:
- 建筑行业正在经历劳动力短缺、材料成本上涨、融资成本高企等问题。
- 这导致新房供应量不足,加剧了住房危机。
4. 其他相关概念:
- "房价收入比" 指的是家庭年收入与房屋价格的比率,可以衡量住房的可负担性水平。
- "预制装配式建筑" 是一种离地施工模式,可以提高建筑效率和生产力,降低成本。
了解以上内容后,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CMHC报告提出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并对加拿大住房危机有更深入的认识。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