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企业掀贸易救济诉讼潮

加拿大贸易救济诉讼潮涌,企业争夺本土市场份额

随着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美国对外国商品的限制措施让许多货物被迫转向加拿大,这引发了本国企业的担忧。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企业开始采取法律行动,向政府申请贸易救济,今年的贸易救济投诉数量有望刷新历史纪录。

专家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频繁调整关税政策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近来,美国对部分来自加拿大的商品提高了关税,例如不符合《美墨加协定》的商品关税提高至35%,钢铁和铝产品关税更飙至50%。 这导致加拿大企业失去美国市场份额,转而向国内市场寻求机遇,但却面临来自其他国家低价进口商品的冲击。

律师事务所表示,他们通常每年仅处理一两起贸易案件,但今年已接手了四宗案件,且有十余宗潜在案件处于评估阶段。这显示出加拿大企业对保护本土市场的决心越来越强。钢铁行业长期依赖贸易救济投诉来维持竞争力,如今纸张、能源、化工等行业也开始寻求类似保护。

尽管贸易救济诉讼是一项高成本的手段,简单案件耗资约100万元,复杂案件则可能超200万元,但一旦成功,关税措施可实施至少五年,并可续期。 律师强调,贸易救济的投资回报率极高,“200万元的投入,可能换来数亿加元的额外收入”。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也证实了这一趋势,他们周一宣布,已对来自墨西哥和菲律宾的油井管产品,以及部分来自韩国、土耳其和美国的出口商涉嫌倾销行为展开调查。这是2025年至今的第七起贸易救济案件,距离2001年创下的九起纪录仅差两案。多位贸易律师透露,目前仍有多达六起新案在筹备中,年底前在审案件可能增至10至12起。

面对全球贸易壁垒加高和供应链重组的背景下,加拿大企业正把贸易救济武器化,以应对进口冲击并争夺国内市场份额。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美墨加协定》(USMCA): 这是一个三方自由贸易协定,取代了之前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旨在促进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 倾销: 是一种国际贸易中产品以低于其本国市场的售价出售的行为,这可能会损害其他国家的企业。

  • 贸易壁垒: 指限制跨国贸易的措施,例如关税、配额、补贴等。

加拿大正在经历一场贸易救济诉讼潮涌,反映了全球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加拿大政府在应对这一趋势方面面临着复杂的选择。

一方面,贸易救济可以帮助国内企业抵御来自低价进口商品的冲击,保护就业岗位,维护本国产业链完整性。 另一方面,过度依赖贸易救济可能会损害全球贸易秩序,阻碍经济增长,并最终导致消费者价格上涨。 加拿大政府需要权衡利弊,制定合理的政策来平衡国内市场需求与国际贸易规则之间的关系。

未来,加拿大可能面临以下挑战:

  • 如何应对美国贸易政策变动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举措对加拿大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未来美国新一届政府的贸易政策也可能导致新的变数。 加拿大需要保持灵活性,积极与美国沟通协调,维护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 如何促进公平贸易环境: 加拿大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推动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

  • 如何支持国内企业转型升级: 加拿大政府应该鼓励国内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竞争力,适应全球化市场发展趋势。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