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贪便宜!这些习惯隐藏致癌风险
“咱家这电饭锅不能要!”:你以为的省钱习惯,竟隐藏着致癌风险?
老王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电饭煲内胆是导致肝癌的催化剂,顿时担心自家用了好几年电饭锅的安全。他甚至想把电饭锅扔掉!然而妻子一番解释后,老王才明白其中来龙去脉。这则关于“世界卫生组织劝停使用电饭煲”的说法其实是谣传,网上很多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那么,电饭锅真的会致癌吗?
真相是: 市面上常见的电饭锅内胆材质多样,主流还是铝制品。为了避免铝材直接接触食物,电饭锅内胆表面都会添加一层保护涂层,主要有特氟龙和陶瓷两种。这些涂层性质稳定,耐酸碱,无毒也不易分解,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央视实验结果显示:“特氟龙”涂层在加热到300℃时才会出现分解,而正常电饭锅煮饭温度不会超过180℃。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内胆“掉漆”,建议立即更换!因为脱落后的内胆不仅容易粘锅,米饭焦糊后还可能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 同时,过度使用铝制内胆,也会导致金属铝渗入食物中,人体长期食用可能出现铝摄入量超标,增加慢性毒副作用。
生活中还有很多“舍不得”的习惯,隐藏着致癌风险:
-
选择折扣水果: 折扣水果不仅不新鲜,还可能暗含腐败变质的问题,这些腐败部位可能含有的一级致癌物霉菌。
-
反复吃隔夜菜: 隔夜食物含有一定的硝酸盐,人体摄入后会转为有害致癌物亚硝酸盐。
-
做饭不开抽气: 炒菜时产生的油烟含有游离脂肪酸、卵磷脂等杂质,以及超过200多种有害物质,吸入后会对呼吸道和肺部产生伤害。
-
用塑料袋装肉类和蔬菜: 超市免费提供的塑料袋材质不适合长期装食物,肉类的油脂可能催化其中催化剂、塑化剂到食物中去,增加癌症风险。
-
用塑料瓶装米面油: 饮料瓶设计仅适用于液体,自行装载其他调料或者食物,可能会影响其中有毒物质释放。
-
内衣裤一直穿: 内裤长期穿戴会累积细菌和病菌,增加感染风险。
-
省钱不去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避免发展成大病。
专家提醒: 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日常细节,才能真正守护健康长寿! 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忽视了长远健康的后果!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癌症的成因复杂多样: 虽然某些生活习惯确实会增加患癌风险,但癌症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要过分恐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疾病防控至关重要。
- 科学防癌,注重整体健康: 避免过度担心细节,要关注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生活方式的养成,才能真正提高抗癌能力。
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澄清:
- 所有铝制品都致癌: 这是不正确的。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铝制品大多在制造过程中经过特殊处理,安全性较高。
- 特氟龙涂层是安全的: 虽然正常使用下不会出现问题,但过度加热会导致其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应避免长时间高火烹饪,并注意观察内胆是否有脱落现象。
一些小建议,帮助你更安全地使用电饭锅:
- 选择正规品牌、质量可靠的电饭锅。
- 定期检查内胆,一旦出现掉漆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 避免长时间高火烹饪,保持合适的温度即可。
- 使用清洁工具清洗内胆,避免刮伤表面。
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最有效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期体检,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