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村旧改完工,城中村记忆随风
冼村旧改项目复建区最后两栋村屋拆除,城中村记忆随风飘散
7月20日,广州天河区的冼村旧改项目复建区最后两栋村屋正式拆除,标志着这座城市老城的历史画卷翻转。作为CBD中的城中村,冼村改造历时15年,从2009年筹备到如今1950栋村屋全部“清零”,见证了广州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冼村因其区位优势和漫长的拆迁周期,在2010年代浓缩了广州城中村的独特气质。曾在此居住并活跃于冼村文化生活的艺术工作者陈洲与伴侣张晓静,用他们独特的视角记录下冼村的繁华与沧桑。
“我们经常去冼村‘逛街’,每周都起码去一趟。”陈洲回忆说,“白天,你会发现主街上两旁每隔两三米会摆放着一些不起眼的泡沫箱子、塑料袋,甚至是一扎布条、一捆线圈。这是村民和摊贩们约定俗成的规矩,以方便晚上做生意。到了傍晚时分,这条街上的繁华啊……”
冼村吸引了众多外来打工仔和白领,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混合模式。陈洲回忆说:“那里住着最多的外来打工仔,比杨箕多、比林和都要多。村民、白领、打工仔、环卫工人等混居在一起。”
他还提到,冼村的祠堂是传统且清幽的,与繁华街道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我们感受到出租屋里外‘新广州人’的群体在积极谋生的动力,尤其是外来人和本地村民和谐共处的氛围感,让我们很容易产生共情。”
陈洲与张晓静两人收集了许多关于冼村的物件,包括门牌、建筑图纸、甚至村民之间的转让申请信等,都记录了时代变迁的痕迹。如今,随着拆除项目的完成,冼村旧有的记忆将随风飘散,而它留下的独特文化印记将会被人们铭记。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冼村旧改项目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1. 广州城中村改造的现状: 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将老旧社区打造成现代化的居住环境。但这种改造也引发了争议,部分人担忧传统文化与社区认同的消亡。冼村改造可以视为这个更大背景下的缩影。
2. 广州城市发展趋势: 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广州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挑战,包括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冼村旧改项目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旨在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生活水平。
3. 艺术与社会变迁: 陈洲与张晓静用艺术的方式记录了冼村的变迁,这种行为本身也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文化传承与社区记忆的意义。他们所收集的物件和故事将成为未来研究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冼村旧改项目的细节,可以查阅以下资料:
- 广州市天河区官方网站的相关新闻报道
- 关于城中村改造相关的学术研究文献
- 冼村拆迁前后照片对比
最后,我想抛出一个问题: 你认为冼村的改造对广州城市发展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