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莹颖儿子打生长激素成效引热议
冉莹颖儿子打生长激素27天见效,家长如何看待孩子身高问题?
近期,拳王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个喜讯:她11岁、身高136.6厘米的二儿子皓皓,在打生长激素27天后,初见成效,长高了约2厘米。全家为此兴奋不已,但此举也引发了公众对生长激素使用以及家长教育方式的热议。
冉莹颖表示,她决定给儿子打生长激素的原因是,过去两年三年皓皓几乎没怎么长个,她担心孩子最终“长不高”,于是决定干预。 尽管备受关注和质疑,但她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皓皓表现得非常勇敢,从最初害怕打针到最后自己打针推药,即使再疼也咬牙坚持。
生长激素是一种医疗手段,主要用于治疗身材矮小的病人,尤其是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病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却被一些家长视为“增高神药”,甚至有人滥用。
冉莹颖的案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生长激素成效与风险的关注。专家指出,生长激素并非多多益善,激素超量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如甲状腺机能减退、内分泌紊乱、关节疼痛等。 使用前需要评估其适宜性和可能的风险,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定期监测身高变化以评估疗效,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公众对生长激素的看法存在理性与误解并存的现象。 一方面,有家长因为担心孩子最终“长不高”,而想出各种招数来增高,甚至滥用生长激素。 另一方面,也有公众对生长激素的副作用视而不见,认为只要能打高就是好事。这种片面的认识,是健康素养方面普遍存在的短板。
对于如何看待孩子的身高问题,专家建议家长应遵循科学规律,理性看待生长激素的作用与风险。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急于求成。 追求孩子身高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