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惜败陈芋汐 获世界杯女单10米台亚军
全红婵惜败陈芋汐 2025年世界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女单10米台获亚军
5月3日,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18岁的中国选手全红婵以21.45分的差距不敌队友陈芋汐,以409.80分获得2025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女单10米台亚军。这是全红婵连续三站世界杯收获该项目银牌,无缘在家门口达成世界跳水三大赛(奥运、世锦赛、世界杯总决赛)个人“全满贯”。
在决赛的五个动作中,全红婵前四跳的分数均低于陈芋汐,第五跳才稍稍追赶。结束比赛后,全红婵和教练陈若琳相拥,后者拍拍她的身体以示鼓励。赛后的全红婵反应平静,“训练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希望在以后的比赛和训练中都能发挥得更好。”
自1984年周继红夺冠以来,女单10米台项目更新换代最快,近11届奥运冠军平均年龄不到18岁。身材愈小、体重愈轻,运动员完成动作需要消耗的力量和体能也就愈少。因此,发育关是女子跳台运动员成长的最大障碍。
和14岁在东京奥运一鸣惊人夺冠时相比,如今的全红婵长高了、变重了,体型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整个巴黎奥运周期,她的身高长了7厘米,体重增加了约7公斤。
全红婵的对手兼搭档、同为奥运冠军的陈芋汐更早地体验了“成长的烦恼”,她选择用极度的自律迎接挑战,比如外出比赛时会携带电子秤,一度每天上10次秤,确保对体重的控制。
和陈芋汐一样,全红婵以自律、调整技术、加强训练等方式应对难关。为了适应身体的发育、为动作重新找平衡,全红婵增加了体能和力量训练,每天会延长训练时间,并对动作进行反复的拆解。
本次总决赛的所有单人项目采用全新的淘汰赛制,选手需在两小时内完成“一对一”对决、半决赛和决赛三个阶段的比拼。新赛制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稳定性和心理抗压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全红婵坦言跳下来很累,“但是总得习惯,说不定以后还会遇到什么新的变化。所以就克服困难”。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全红婵的经历或许能引发我们对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在竞技体育这个瞬息万变的舞台上,不仅需要天赋和努力,更需要不断适应变化、克服挑战。
1. 生涯发展与转型: 女单10米台项目更新换代速度极快,每个奥运周期都涌现出新的冠军。运动员如何把握最佳状态,如何在职业生涯中进行有效转型,都是值得关注的课题。全红婵需要在继续追求最高 honors的同时,也要提前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尝试其他项目的比赛或转型成为教练等。
2. 科技与竞技: 随着科技的发展,跳水运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比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训练、提高效率和精准度。全红婵能否善用这些科技工具来提升自身实力,值得期待。
3. 心理建设与压力管理: 竞技体育的压力巨大,尤其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如何保持稳定的心态,应对比赛中的波动和挑战,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全红婵的表现虽然在决赛中稍逊一筹,但她的淡定处事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值得肯定,相信她能够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经验积累,提升心理素质,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以下是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网友一: 全红婵不夺冠,陈芋汐太厉害了!全红婵以后别玩跳水了,去当个网红吧,拍视频更容易赚钱!
- 网友二: 成长烦恼?这个说法真是老生常谈!难道不是因为教练选用过时动作训练吗?赶紧换个新动作,年轻人就是爱看新玩意儿!
- 网友三: 全红婵说“训练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这也太自信了吧!看来她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从奥运冠军变成了“亚军专业户”了。
- 网友四: 淘汰赛制?这真是太折磨人了,两小时内完成三个阶段的比拼,谁不累啊!难怪全红婵说跳下来很累,我猜她跳完后直接躺在地上睡着了。
结束语: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