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来袭 四类疾病需防范
倒春寒来袭!专家提醒:4类疾病高发期需格外注意
初春气候多变,冷空气南下时,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出现雨雪天气,让人难以适应这种“善变”的天气。这种被称为倒春寒的天气现象,不仅让人体感变化明显,也容易导致多种疾病高发。专家提醒,春季要做好保暖工作,注意预防感冒、哮喘、胃病和脑梗等四类疾病。
春季寒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春季感冒、哮喘发威: 冷空气刺激后,气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更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
- 倒春寒,老胃病易发作: 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疾病。
- 初春时节脑梗挺可怕: 春季是脑梗高发季节,特别是老人在晚上上厕所或早上一起来就容易发生中风。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 气温骤降,心脏很受伤: 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人明显增多。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春天讲究“春捂”,如何恰当“春捂”?
- 急脱急穿: 常在户外活动的年轻人和孩子,从阳光下走进室内,感觉有点凉了,马上穿上衣服;另外,春天风大,出汗后毛孔张开,吹风容易着凉,所以要注意避风。
- 春捂也要看气温: 气温15摄氏度是春捂临界值,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增减衣物时,最好看看天气预报,注意早晚温差,温差有七八度的日子,增减衣物要及时。
- 三个“春捂”的重点部位: 具体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寒从脚下起”,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专家提醒,倒春寒是春季常见的现象,做好保暖工作,注意饮食健康,保持充足的睡眠,积极锻炼身体,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