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屈公病疫情暴发

广东佛山屈公病疫情暴发!累计病例破6900

中国广东省近期遭遇“屈公病”(又称基孔肯亚热)疫情严重考验。截至8月2日,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病例,均为轻症,尚未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然而,本周佛山市本地病例暴增至2892例,引起日本和美国媒体关注。美国疾管与预防中心(CDC)已针对广东发布二级旅游警示,提醒民众当地屈公病疫情严峻。

据报道,佛山累计感染人数已达约6900人,其中香港2日出现今年首例确诊病例,为一名12岁儿童,从佛山返回后发烧。佛山市中,顺德区集中了约九成患者。为了应对疫情,广东当局紧急派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于2日带队前往佛山指导屈公病疫情防控工作。

与此同时,官方发布“后遗症告知书”,提醒民众屈公病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可治。感染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烧(39℃以上)、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发展为慢性病痛或严重并发症。

为了有效防控疫情蔓延,当局发布四大重点要求:一、家家户户点蚊香、挂蚊帐、装纱窗;二、清积水、清垃圾;三、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喷涂防蚊液;四、全民行动灭蚊虫。

日本驻广州领事馆也提醒旅客,佛山自7月8日首度通报感染病例以来,呼吁游客应避免穿着暴露皮肤的衣物从事户外活动。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屈公病(基孔肯亚热)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它主要流行于非洲、亚洲和美洲等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流往来增加,屈公病疫情频发,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威胁。

了解屈公病症状及预防措施:

  • 症状: 屈公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高烧(39℃以上)、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发展为慢性病痛或严重并发症,例如肝肾功能损害和神经系统损伤。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尤其是黑飞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 预防措施:
    • 使用驱蚊液、蚊帐和纱窗来防止蚊虫叮咬。
    • 清除积水,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 穿着浅色长袖衣裤。
    •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

佛山疫情防控措施:

  • 加强监测: 广东省已加强对屈公病的监测和 surveillance,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
  • 强化防控: 佛山市采取了多项防控措施,包括家家户户点蚊香、挂蚊帐、装纱窗;清积水、清垃圾;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喷涂防蚊液;以及全民行动灭蚊虫等。
  • 宣传教育: 广东省和佛山市政府加强对屈公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觉性。

国际社会关注:

日本驻广州领事馆也提醒旅客,佛山自7月8日首度通报感染病例以来,呼吁游客应避免穿着暴露皮肤的衣物从事户外活动。美国疾管与预防中心(CDC)已针对广东发布二级旅游警示,提醒民众当地屈公病疫情严峻。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