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冲突停火民众担忧持久性核问题待解

伊以冲突停火后,民众担忧持久性,核问题难题待解

德黑兰/特拉维夫,当地时间25日 - 持续12天的以色列-伊朗冲突于24日宣布达成停火协议。双方通过不同渠道证实停火决定,然而,尽管停火生效,但伊以民众对局势的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并表达了对协议持久性的担忧。

据了解,当地时间24日晚至25日凌晨,伊朗各地没有再遭到以色列袭击,许多伊朗民众已开始返回家园,但仍有不少人选择观望。他们回忆过往地区冲突中以色列多次违反停火协议的经历,对本次停火持谨慎态度,担心它是一个脆弱的停火,难以真正实施。部分民众甚至表示,美国和以色列遭到的打击会促使他们寻求报复,再次发起攻击。

“我欢迎停火协议,但我不相信美国的承诺。”一位德黑兰居民说,“我希望这次停火能够持续下去,但这很难实现。”另一位伊朗民众则呼吁政府坚持抵抗以色列和美国的侵略行为,才能赢得真正的和平。

此外,冲突造成的破坏仍在给伊朗民众生活带来影响。由于以色列袭击了伊朗的居民区、科学中心和医疗机构等多个目标,伊朗在重建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伊朗各地的检查站数量并未减少,警察和军方仍然对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检查。此外,伊朗的领空也暂时关闭,国内外航班开放时间延迟至当地时间25日下午二点。

在以色列,民众同样希望重返正常生活,但他们担忧停火能否持续。许多人表示期待加沙地带也能达成协议,解救被扣押的以色列公民。目前,以色列已调整针对民众的公共安全防御指南,取消了大部分地区集会等活动的限制。本-古里安国际机场也恢复全面运营,并取消了对进出港航班数量以及每架航班乘客人数的限制。

尽管伊以冲突暂时平息,但双方核问题的根源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专家分析称,伊朗核问题在持续12天的冲突中并未得到解决,双方停火能维持多久仍是未知数。由于双方的损失巨大,且直接参与冲突的美国也并不希望陷入战事泥潭,因此达成停火成为当前符合三方考量的选择。

然而,专家指出,伊朗核问题面临着更大的复杂性。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导致美伊关系降至冰点。尽管美国试图与伊朗进行谈判,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通过以色列打击伊朗的核设施。对于伊朗而言,美国已丧失信誉,未来美伊谈判将更加艰难。

此外,伊朗不会轻易放弃其核项目以维护自身权利和安全利益。以色列和美国虽然声称伊朗核设施已被破坏,但关于伊朗核材料如何处理、是否仍有生产浓缩铀能力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何时回到伊朗进行核查等问题尚无定论,这些都需要通过谈判解决。

目前,停火存在很大的变数,只有各方通过谈判就伊朗核问题达成妥协,才能确保停火持久稳定,否则冲突可能再次爆发。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以色列-伊朗冲突的根源: 这场冲突并非偶然爆发,其背后是长期存在的政治、宗教和地缘政治因素交织的结果。以色列担心伊朗发展核武器会对自身安全构成威胁,而伊朗则认为以色列对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民族认同构成了威胁。

美伊关系的复杂性: 美国与伊朗之间存在长期的紧张关系。尽管近年来双方曾尝试进行外交对话,但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制裁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对抗。

国际社会的态度: 国际社会对这场冲突表达了关切,呼吁双方尽快实现停火并重启谈判。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强调,和平与安全是地区和世界的共同目标,需要各方协力维护。

未来走向的展望: 尽管停火协议生效,但局势仍显得脆弱,冲突的长期根源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伊朗核问题将继续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而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和恐怖主义威胁也会对局势造成影响。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