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反腐行动升级
互联网巨头反腐行动升级:严惩舞弊,合规共建“阳光诚信联盟”
近几年来,企业反腐败工作备受关注,互联网巨头也不例外。多家平台发布的反舞弊通报显示,他们积极整顿内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抖音集团、腾讯持续严查
2024年,抖音集团通报称,共计39人涉嫌违法犯罪,被集团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腾讯集团反舞弊调查部则发布通报,查处“触犯腾讯高压线”案件一百余起,一百余人被解聘,二十余人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其中5人已判刑。自2019年至今,腾讯共发布“反舞弊通报”6次,查处违反“高压线”案件超过390起,辞退550人,移送公安司法机关超过115人,通报时已判刑的人员累计24人。微博也于2024年11月发布反舞弊通报,称自2021年至今发现并查处员工舞弊案件9起,17人被解除劳动合同,其中10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企业合规共建“阳光诚信联盟”
互联网巨头之间也在加强互动协作。2017年2月,京东、腾讯、美团、百度等企业倡议成立“阳光诚信联盟”,这是一个企业反腐败与合规服务平台,其核心规则之一便是——不录用存在职业道德问题的失信人员。
专家建议:建立完善防范商业腐败风险体制
针对大厂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防范商业腐败风险体制,北京海淀区的检察官们纷纷给出建议:
- 遵守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对高风险岗位实现监督制约;
- 在“6·18”等易发高发商业腐败新场景来临时,企业要高度警惕、做好预防措施。
上海检察机关去年发布了《“检察护企”企业反腐败实用指南》,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反腐败机制,涵盖管理和责任、风险评估和防控、监督和制约措施、调查和处置、员工反腐败培训以及腐败行为可能涉及的刑事罪名6个方面。今年,上海闵行区检察院也发布了《企业内部腐败风险测评表》《企业岗位廉洁风险防控表》,涵盖制度机制建设、岗位风险控制、业务流程监控、财务安全屏障、廉洁文化浸润等方面。
民企贪腐案与国企性质异同
据报道,多个互联网大厂频发贪腐案件,这些案件主要涉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三项罪名,与国有企业或国家机关发生的贪腐案相比,类似案件适用的罪名稍有不同。专家分析,相较而言,国有企业或国家机关发生的贪腐案件中往往适用贪污罪、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等罪名,这些罪名与上述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本质区别在于:
- 行为主体: 贪污罪、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的行为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而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行为主体是民营企业工作人员。
- 侵犯对象: 贪污罪、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而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则主要损害企业自身利益和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总之,互联网巨头的反腐败行动展现了他们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上的决心。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监管机制的加强,相信“阳光诚信”将会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永恒主题。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阳光诚信联盟" 的成员和合作方式: 除了京东、腾讯、美团、百度外,还有哪些企业加入了这个联盟?他们之间在反腐败工作上是如何协作互助的?
-
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模式与腐败风险: 每家互联网巨头都有独特的商业模式,例如电商平台的交易环节、社交媒体的内容审核机制、游戏公司的手游盈利模式等等。这些模式中可能存在哪些潜在的腐败风险?
-
反腐败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 针对互联网行业的具体情况,有哪些新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正在制定或实施?这些政策如何规范企业行为,预防和打击腐败现象?
-
公众对互联网巨头反腐败行动的预期: 除了严惩舞弊之外,公众还期待互联网巨头在哪些方面加强自身治理,例如提高透明度、完善举报机制、强化员工廉洁教育等等?
思考一下:
互联网巨头反腐败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你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管,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和投入到反腐败行动中来?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