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老人困境:爱国之名的遮蔽
"爱国"之名的遮蔽:乡村老人困境与农民子们觉醒
最近,一则关于农村老人的留言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位自称“爱国”的网友发文讲述其母亲每月仅有几百元的收入,却仍然过着贫困的生活,并以此为“中国好”做证明。然而,这篇看似赞美国家,实则是将自身亲人置于舆论舞台的自我欺骗,更暴露了乡村老人的困境。
作者,一位来自农村的青年,用极度尖锐的语气批评了这种“爱国”言论,直指留言者对母亲不闻不问的态度,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群体对自身处境的麻木和忽视。他指出,“那些在网上迎合你的人,说不定人家的父母是体制内的,拿着几千上万的退休金,天天去跳广场舞,衣食无忧”。
作者强调了农民长期遭受的双重贫困:物质被剥削、精神也被奴役。他们不仅承受着生活的艰辛,也缺乏足够的政治和社会认知。而这些被剥削者却因为一些微薄的福利待遇就感恩戴德,将自己的悲惨命运与“爱国”绑在一起,最终成为国家机器下沉默的牺牲品。
作者呼吁更多人关注农民的困境,不要再允许这种自欺欺人的“爱国”言论掩盖真相。他指出,“中国有的是钱,只不过分给自己的太少”。 “自己养活了政府,而不是政府养活了自己。”
对于那些说“你说了又有什么用?”的人,作者依然保持着希望和信心。他说:“只要知道,就会明白”。 他相信人性善良,并且坚信在社会进步的进程中,真相终将被揭露,农民的权益最终会被保障。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