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企业:改革与破局
中药企业:夹缝求生 重塑未来
近年来,中国中药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反腐倡廉等政策的推行让许多企业陷入生存危机,而集中采购、药品降价等措施也加剧了竞争压力。
2025年4月,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结果落地执行,涉及54个品种175个药品,市场规模达30亿元左右。官方数据显示,每年可省超百亿元药品费用。但降价带来的用量增长并不一定成真,福建三明医改试点经验表明,中成药在医院内部的销售占比下降,部分大宗产品如中药注射剂几乎销声匿迹。
“如何活下去”成为所有中药企业共同关切的问题。目前,大部分本土药企主要收入来自医保基金,但这个钱越来越难赚。东阿阿胶为例,虽然第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其复方阿胶浆的销量增长接近50%,占据总收入30%以上,但在11月初却因药品追溯码重复问题被国家医保局点名,引发市场担忧。
同时,处方药也在零售市场逐渐失去“护城河”,竞争模式越来越向消费品靠拢。为了应对新的形势,中药企业纷纷引入消费营销人才,推出更多新产品和打法,推动“中药+”消费品的快速发展。
政策的压力也促使中药企业开始重视产品质量提升。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中药饮片的合格率达到97%左右;中成药整体合格率长期稳定在99%以上,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改观。中医药疗效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上市药品的后期评价、真实世界研究等也逐步推进。
然而,行业专家指出,即使产品质量提升后,如果拿不到优价,可能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伤害。如何调整支付规则,实现“优质优价”,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总而言之,中药企业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只有坚持创新、提高品质、优化发展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