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阴影下,中国8月出口增速创半年新低
中国8月出口增速创近半年来新低 美中贸易战阴影难去
中国8月份出口增速显著放缓,达到近半年来的最低水平。尽管美中仍在休战期间,但对美国的出口却大幅下降。而对德国、日本和东盟的出口则呈现显著增长。
据中国海关总署周一发布的数据,以美元计,中国8月对美出口环比下降11.8%,同比降幅更是达到33.1%。整体出口增速也仅为4.4%,较7月份下降2.8个百分点,是过去五个月来最低。进口方面,增速也放缓至1.3%。
财新网报道指出,中国8月出口疲软结束了此前两个月的同比改善趋势,且放缓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中美贸易争端仍无解之日,尽管两国在8月中旬同意延长关税休战期90天,但高额关税依然悬挂头顶,中国计划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30%的关税,而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保银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表示,出口商因预期进一步加征关税而提前发货的效应“可能正在逐渐消失”。
寻求替代市场
面对美国市场的萎缩,中国制造商积极寻求其他市场的替代。数据显示,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同比增长了10.8%,对德国的出口增长了7.5%,对日本的出口增长7.0%,均高于出口总体增速。为了抵消美国关税的影响,中国制造商也在努力扩大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出口。然而,找到能够部分替代美国的消费市场并不容易。新兴经济体中,仅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速上行5.8个百分点至22.7%。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解读8月份数据时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外贸“韧性持续彰显、活力不断释放”。张志伟指出,今年北京出口的韧性也可以归因于中国企业在其他国家扩大了市场份额,而疲软的国内需求加剧了这一趋势。
然而,另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中国贸易在今年后几个月将面临挑战。凯投宏观(Capital,Economics)中国经济学家黄梓纯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美贸易休战带来的暂时提振正在消退,而美国正在对经其他国家转运的中国货物提高关税。“短期内出口可能会面临压力,”他写道。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始于2018年: 由两国之间关于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的争端所引发,双方对彼此商品征收关税。尽管在2019年底达成部分贸易协议,但贸易战的影响至今仍波及中国经济。
-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国际金融危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因素导致全球贸易和投资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各国出口都面临压力。
8月数据背后的深层含义
尽管文章强调中国出口的韧性,但8月份数据的疲软与外界环境紧密相连。美中贸易战持续存在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对中国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 美国市场萎缩: 虽然美中延长了关税休战期,但高额关税仍然悬挂头顶,使得美国企业谨慎采购中国商品,导致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
- 替代市场有限: 中国积极寻求其他市场的替代,如欧盟、日本等,但也面临着这些市场自身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东盟市场增长较快,但尚未能完全替代美国市场的作用。
- 国内需求疲软: 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持续放缓,国内需求疲软对出口企业造成一定影响。
未来展望
中国能否克服这些挑战,保持出口增长的势头,取决于多个因素:
- 美中贸易谈判进展: 谈判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进而影响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规模。
- 全球经济环境: 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将决定各国对商品的需求量,从而影响中国出口整体增速。
- 国内政策调控: 中国政府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等措施支持外贸企业,提高其竞争力。
** 总结来说,尽管中国8月份出口数据放缓,但仍展现出一定的韧性。未来发展取决于美中关系、全球经济环境和国内政策的支持。**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