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失业率再攀高 经济增长目标面临压力

中国青年失业率再创新高 经济增长目标面临压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9月17日)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16至24岁人群的失业率攀升至18.9%,为2023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专家指出,暑期时期失业率上升是常见现象,但仍引发外界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该数据并未将还在校学生纳入统计范围。 此外,25至29岁人群的失业率也呈现上升趋势,8月份达到7.2%,高于7月的6.9%。而30至59岁人群的失业率则维持在3.9%不变。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面临多重挑战。房地产危机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持续下跌的房价导致消费者信心不足,支出减少,从而抑制国内市场需求。同时,作为出口大国,中国也因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和产能过剩问题而承受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和青年就业。 为2025年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但路透社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计实际增速更可能在4.6%左右。

为了支持青年就业,政府计划通过扩大对国有企业的扶持项目来创造岗位,相关政策已延长至2026年底。 此外,政府还推出17项支持青年就业的措施,尤其是针对高校毕业生,例如对招聘符合条件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等。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速等。这些问题与青年失业率高企有密切关联。比如,制造业外迁导致传统产业岗位减少,而新兴产业发展速度无法完全填补空缺;收入分配差距导致消费能力不足,抑制了经济增长。

“躺平”文化的兴起: 近年来,“躺平”文化在年轻群体中逐渐流行,体现出青年人对工作、生活充满焦虑和迷茫,不愿接受高压竞争和漫长加班文化。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着就业市场,也反映出社会制度与青年价值观之间存在脱节。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 国际局势动荡,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出口依赖型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同时,疫情反复、通货膨胀加剧等因素进一步加重了中国经济发展压力。

面对这些复杂的挑战,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应对青年失业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

  •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更多高技术、高附加值岗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就业保险制度建设,为失业青年提供更有效的经济保障;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提升青少年的技能水平和竞争力。
  • 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通过税收、福利等政策手段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带动国内市场需求增长。

此外,还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青年创业创新,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未来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只有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