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菜籽关税:加拿大面临经济胁迫
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关税:一场经济胁迫下的陷阱
近日,中国宣布对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canola)征收75.8%的反倾销税,引发了国际舆论关注。这是自去年8月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关税以来持续一年的贸易争端升级。
加拿大亚太问题专家维娜·纳吉布拉女士指出,此举不仅是农业贸易争端的最新发展,更是一种明显的经济胁迫行为。 她强调,此次关税出台的时间和目标都经过精心计算,旨在加大对加拿大的压力,并在国内制造分歧。
纳吉布拉分析,新征税恰逢加拿大油菜籽收获前夕,正值农民和出口商最为敏感之时。 此前,为回应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北京已对加拿大油菜籽油和菜籽粕加征100%关税。此次临时性关税意味着中国可能根据渥太华是否让步进一步调整政策。
纳吉布拉回顾了2019年类似情况,当时中国以加拿大拘押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为由暂停进口油菜籽,导致加拿大农民和出口商损失数十亿加元。 她说,加拿大并非唯一目标,其他民主国家也曾面临中国将贸易作为地缘政治工具的情况。北京会策略性地实施惩罚,以获取最大谈判筹码。
她呼吁总理马克·卡尼出面解决争端,但同时强调,与一个反复将市场准入作为谈判筹码的伙伴打交道,无法实现稳定、可预测、基于规则的贸易。任何“回归正常”都可能只是暂时现象。
纳吉布拉指出,中国此次行动意在挑拨国内行业关系:油菜籽生产商受到打击,同时北京试图制造西部农民与安大略和魁北克汽车行业的矛盾,而后者是维护加拿大电动汽车关税的主要力量。她警告,加拿大若在电动汽车关税上让步,只会成为未来要求让步的开端,削弱保护战略产业的能力。
纳吉布拉强调,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初衷是保护本国新兴产业,防止受大量中国补贴产品冲击,这关系到经济安全、网络安全和产业政策目标。 她认为,即便渥太华与北京就油菜籽问题达成临时解决方案,根本问题仍未解决:加拿大经济过度依赖可能将贸易武器化的伙伴仍会使国家面临未来胁迫。
澳大利亚在葡萄酒、煤炭、大麦出口中遭遇的中国关税案例充分显示,加拿大“要么将贸易多元化,要么受制于人”。
纳吉布拉呼吁,加拿大应立即为油菜籽种植户提供支持,同时制定长期战略,降低对中美两国的依赖,开发国内替代用途,如生物燃料和植物蛋白。 她建议加强基于规则的贸易,并投资国内加工能力,创造更多附加值。她还建议继续开展与中国的高层外交对话,但必须建立在对中国政府的本质和施压手段的清醒认识之上,以战略眼光、团结和坚韧应对压力,拒绝任何损害主权或长期经济安全的让步。
纳吉布拉最后总结:这场争端的利害关系远超油菜籽:中国明确表明会动用经济实力实现目的,而加拿大的回应也必须同样明确:不会被分裂、不会被胁迫,将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这场加拿大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并非孤立事件,它反映了中国近年来越来越频繁运用经济手段进行政治压力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议题,以下几点背景信息非常重要:
-
中美贸易战: 2018年至今,中美两国持续进行贸易战,双方对彼此商品征收关税,导致全球贸易秩序受到冲击。中国在贸易战中展现出运用经济胁迫的手段,试图改变美国的行为。
-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构建从亚洲到欧洲的新型贸易路线,但一些国家担心中国的投资会带来政治和经济上的依赖性。
-
中国对民主国家的压力: 近年来,中国针对多个民主国家采取类似的经济胁迫手段,例如澳大利亚、德国等国都遭受过中国对出口商品征收关税或限制进口等措施。
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加拿大此次遭遇的困境。 中国的行为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策略地运用经济力量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
那么,加拿大该如何应对这种形势?
- 多元化贸易伙伴: 减少对中国和美国单一贸易伙伴的依赖,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降低对特定国家经济政策变动的风险。
- 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 加强技术创新、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摆脱对低成本商品出口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 加强国际合作: 与其他民主国家共同应对中国经济胁迫的手段,维护自由贸易规则,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发展。
**面对这一挑战,加拿大需要制定更加明智的经济政策,既要保护本国利益,又要避免陷入与中国之间的恶性循环。 **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