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人赴俄受训引俄乌战争新疑团
中国军事人员赴俄接受俄乌战经验训练?乌克兰情报局爆料引发关注
近期,乌克兰基辅邮报引述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消息人士称,俄罗斯计划于今年安排约600名中国军事人员前往俄罗斯接受军事训练。 这些训练将集中在战车操作、炮兵、工兵与防空等领域,并旨在应对西方武器的战术。报道未明确说明受训人员是否会加入俄军作战,或仅为交流性质。
乌克兰情报总局消息人士指出,克里姆林宫此举意在借鉴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的作战经验,让中国军事人员学习并掌握相关技能,反映出俄罗斯试图与中国站在同一阵线,共同抗衡西方势力。
针对上述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6月2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我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他强调中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立场,严格管控军商两用货品出口,从未向交战方提供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曾多次指控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4月,乌方俘获了两名声称自愿参战的中国公民,他们被指参与俄军作战,但中方一直未对此做出正面回应。 5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次指控中国持续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相关装备,并表示中国在俄罗斯境内生产火药与炮弹等物资,对3家中国注册企业祭出制裁。
面对外界质疑,中国始终坚持其中立立场,试图撇清与俄乌战争的直接关系。 然而,乌克兰方面的指控以及近期中国军事人员赴俄接受训练的报道,无疑为中方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增添了新的疑团。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俄乌战争爆发至今已超过一年半,这场冲突的波及范围远超欧亚地区,对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和行动备受国际关注。
以下是阅读本文需要了解的一些背景信息:
-
中俄关系: 中俄近年来关系密切,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加强合作。俄罗斯对中国依托能源资源、市场和投资的需要,而中国则希望通过与俄罗斯合作来平衡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
“中立”立场: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始终坚持所谓的“中立”立场,呼吁和平谈判并谴责战争的暴力。然而,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在经济、外交等领域有所表现。
-
军贸关系: 中国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军火出口国之一,其武器装备被广泛销往世界各地。 虽然中国官方否认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但乌克兰方面多次指控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和其它军事物资。
-
国际社会反应: 俄乌冲突引发的国际舆论压力巨大,许多国家对中国在战争中的角色提出了质疑。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试图迫使中国改变其立场。
以上信息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本文内容,以及中方在俄乌冲突中的复杂处境。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