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严打“开盒” 行为 微博封禁违规账号

中国突然加强打击“开盒”行为 微博禁大批违规账号

近期,中国网络出现了一股名为“开盒”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所谓“开盒”,是指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并在网上公开散布的行为。该行为严重侵犯个人隐私,导致许多受害者遭受网暴、电话骚扰等困扰。

为了遏制“开盒”恶行,中国政府近期采取了强硬措施。微博发布公告称已清理451条与“开盒”相关的违规内容,并禁言147个账户。官媒也呼吁公众要向“人肉开盒”说不,强烈谴责这种违法行为。

媒体调查发现,“开盒”产业链运作复杂,部分海外社区网站提供付费查寻个人信息的服务。本台在电报平台上找到了多个提供“开盒”服务的群组,用户只需支付数百元人民币,便可获得他人的各种个人资料,甚至包括婚姻史、移动联通手机使用轨迹等敏感信息。

一些受害者向媒体反映,他们因被“开盒”而遭受严重困扰。一位名叫“川烈”的博主表示,他的户籍信息被公开在社交平台上,并遭到电话短信轰炸和恶意P图威胁。他多次报警求助,但都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更有曾做过公安的博主透露,近期协助因涉嫌参与“开盒”被拘捕的个案进行求助。据悉,该犯罪集团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并将其出售给客户。

旅美中国人权律师吴绍平指出,中国政府实行实名制制度,掌握了大量个人信息,但也导致成为泄露个人信息的“主要缺口”。他表示,“公安部门拥有最全面的个人信息,他们能够掌握个人的行踪、账号信息、家庭关系等,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时事评论员王剑认为,官方突然加强打击“开盒”行为,与其说是出于社会责任和公众利益的需要,不如说是担心自己也可能成为被“开盒”的对象。他表示,这种现象暴露了中国社会特权阶层的道德沦丧和政府对自身安全的担忧。

此次事件引发了关于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以及政府信息获取与泄露问题的广泛讨论。##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什么是“人肉搜索”? 除了“开盒”,中国网络上还存在一种名为“人肉搜索”的行为,指的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个人信息,并将其公开展示在网上,以达到曝光、羞辱甚至威胁个人的目的。与“开盒”不同,“人肉搜索”通常更侧重于挖掘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例如家庭成员、工作单位、住址等,并将这些信息用于攻击、骚扰受害者。

中国政府是如何监管网络信息的? 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包括对言论、内容以及用户行为进行监控和监管。 此外,中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行为,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 不过,这些监管措施也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开盒”背后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开盒”现象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一些深层问题,例如:

  • 网络暴力文化盛行: 中国网络上存在着一种恶劣的网络暴力文化,一些人利用匿名性和互联网平台上的传播速度进行攻击、诽谤和恐吓。
  • 隐私保护意识薄弱: 部分民众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将敏感信息公开分享在网上,从而成为“开盒”的目标。
  • 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 现有的法律法规虽然已明确禁止“开盒”行为,但实际执法力度不足,无法有效制止这种恶性现象。

"开盒" 现象的国际影响是什么? “开盒”现象不仅危害了中国国内用户的安全和隐私,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一些人认为,这种行为损害了网络自由和人权,并呼吁中国政府加强监管力度,保护用户权益。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微博禁言147个账户,“开盒”产业链复杂

以下是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终于出手了!我以为只有我被‘开盒’呢,原来这么多人受害啊!”
  • “看来以后要谨慎在网络上晒个人信息了,万一被卖给‘开盒’产业链怎么办?”
  • “微博禁言147个账户?这也太少了吧?‘开盒’产业链这么庞大,这只是冰山一角。”
  • “官媒呼吁向‘人肉开盒’说不,请问哪个平台能屏蔽得了网友的热情呢?”
  • “公安部门掌握着最全面的个人信息,想想就恐怖啊!万一他们泄露了我的信息怎么办?我该去哪里求救?”
  • “中国政府实行实名制制度,真是太方便了!”
  • “旅美中国人权律师吴绍平说中国政府实行实名制制度掌握了大量个人信息,也导致成为泄露个人信息的‘主要缺口’,这难道不是他们自己搞出来的吗?”
  • "我怀疑那些被'开盒'的博主其实就是为了炒作,想借此机会上位。"

也许我们应该考虑一下:

如果你是“开盒”产业链的一份子,你该怎么办?

如果你是你所认识的人被“开盒”,你该怎么办?

这个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隐私安全?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