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父亲肇事致母遇害,赔偿款拖欠两年

两年前父亲肇事致母亲遇害,赔偿款未如期支付

一场悲剧发生在辽宁大石桥市,2021年,一位名叫陈晴的女子母亲因丈夫驾车撞人事故不幸身亡。两年后,案件终审判决,车主杨某桥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赔偿总额高达518988.04元。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陈晴至今只收到了部分保险赔付和少量个人款项,拖欠的26万余元赔偿款至今未如期支付。

事故发生后,杨华(肇事驾驶人)父亲杨某清与其生母负责承担40%的赔偿责任,但实际履行情况却令人堪忧。杨某清至今从未表达过歉意,多次沟通均未达成一致。他声称仅能赔偿7万元,甚至将此案归咎于前妻,拒绝通过协商解决。

陈晴回忆起当初赔偿协商的过程充满波折,杨华生母最初同意支付8万元,剩下的由杨某清承担。但最终,杨某清始终未履行承诺,导致陈晴至今仍无法获得应得的赔偿款项。尽管杨某清声称自己靠送外卖为生,但他的态度让陈晴倍感寒心。

对于杨某清的言辞,陈晴表示坚决不同意:“判决刚下来的时候,我说你给我8万块钱,我说那边(杨华母亲)再给我点,可能就把这事就完事了。但是我现在不会这么想了,既然你已经拖我这么长时间了,如果说你现在给我那么少,我不同意。”

陈晴的遭遇令人同情。她只能依靠丈夫照料年迈父亲,独自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无法像其他家庭一样享受团圆生活。这起案件也再次提醒社会大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肇事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判决应得到公正执行,受害人才能获得真正的 justice.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 交通肇事罪是指驾驶机动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因违反交通规则或者操作不当,造成他人死亡、重伤或者财产损失的行为。
  • 民事赔偿责任: 在交通事故中,肇事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 诉讼程序: 对于未履行赔偿义务的肇事者,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赔偿义务。

陈晴的遭遇引发了人们对交通事故司法救济和社会伦理问题的思考:

法律层面:

  • 判决执行力: 尽管法院已经判决杨某桥承担赔偿责任,但实际执行情况令人担忧。 这反映出我国现行法律在追讨赔偿款方面的执行力度仍需加强。
  • 民事诉讼程序复杂: 陈晴作为受害者,需要自行面对复杂的法律程序,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需要简化民事诉讼流程,降低受害者的门槛和成本。

社会层面:

  • 对肇事责任的逃避态度: 杨某清的行为暴露了部分人对交通事故责任的逃避心理。
  • 缺乏社会道德支持: 陈晴在遭受巨大苦难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同情和支持。 这反映出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仍需提高。

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 加强法律执行力度,完善交通事故赔偿机制,确保受害人能够获得应有的权益。
  • 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承担相应的责任。
  • 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受害者提供更多的经济和精神支持。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