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料店4302元消费引争议
上海日料店4302元消费引发争议:自助误解还是责任划分?
近日,一位上海市民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她在浦东新区一家名为“酒吞世纪汇”的日式料理店就餐时,因误以为该店的套餐为自助形式,点餐过多导致最终结账金额高达4302元。
她表示,自己在选择这家餐厅前曾使用点评平台搜索“自助日料”,该门店出现在搜索结果中。由于双人套餐标价为960元,她也认定此价格对应的是自助餐形式。但在结账时发现并非如此,并向工作人员询问为何不提前告知,对方称“提醒的话很不礼貌”。最终她还是支付了这笔费用。
该网友的评价在团购平台门店评论区及社交媒体引发热烈讨论。部分网友认为消费者在下单前应自行确认套餐内容,门店套餐并未标注“自助”,且已列明菜品种类与数量,因此责任不在店家。另一些网友则表示理解发帖者的遭遇,认为餐馆若主动提醒,或可避免误解发生。
8月13日,“酒吞世纪汇”店方回应称,他们已注意到相关内容。工作人员表示,门店在所有平台上从未标注过自己是自助形式,消费者在就餐时工作人员也会提醒菜品的价格。此外,他们店人均消费额在300至500元之间。对于该网友的具体情况,“酒吞世纪汇”工作人员说明,当时他们也注意该网友点餐量较大,但工作人员有提前告知每道菜品的售价,“她可能没有在意”。
截至发稿时,记者尝试联系该网友了解详细情况,但对方尚未回应。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上海日料店的消费水平: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餐饮市场竞争激烈,日料店的价格普遍偏高。一些高端日料店人均消费甚至可达数百元以上。
- 自助餐的消费方式: 自助餐通常以每人固定金额提供无限次品尝菜品的服务,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无需事先点餐。而套餐的形式则以预先设置好的菜品组合提供,价格固定。
争议分析:
从双方的言辞来看,事件的焦点在于“自助”误解的责任归属。
- 顾客观点: 顾客认为通过点评平台搜索“自助日料”,门店出现于结果列表中,并结合套餐单价以为是自助形式,因此在点餐时没有仔细确认菜单内容。
- 店家观点: 店家强调从未标注自己是自助形式,且工作人员会在就餐过程中提醒菜品价格,顾客应该自行确认套餐内容。
责任划分:
事件的责任归属难以简单界定。从逻辑上来看,顾客在点餐前应该仔细核实套餐内容和服务方式,避免因信息误解造成经济损失。店家也应加强信息引导,明确标注套餐形式,并提醒顾客留意菜品价格,以降低误解发生的可能性。
可借鉴措施:
- 提升信息透明度: 餐馆应在菜单、官网以及社交媒体平台上清晰标注套餐形式,避免消费者产生误会。
- 加强服务引导: 店家在点餐时可以主动告知顾客套餐内容和价格细节,并提醒顾客留意菜品种类和数量,防止过度消费。
- 建立完善投诉机制: 餐馆应设立独立的投诉处理渠道,及时回应顾客反馈意见,妥善解决问题,维护消费者权益。
最终结论:
该事件反映出餐饮服务与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提升信息透明度,加强沟通协作,避免类似纠纷再次发生。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